个人中心
|
加入收藏
|
您好,欢迎您来到威海再生资源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首页
行业协会
回收体系建设
政策法规
报废汽车
行业动态
备案管理
在线回收
供求信息
跳蚤市场
返回首页
>
热点专题
【垃圾焚烧】从生活垃圾处理路线看垃圾焚烧投资机会
【发表时间:2014-06-25 13:29】 【来源:赛迪网】
不久前,盛运股份通过发行股票和支付现金相结合的方式收购中科通用80.36%股权,以此为契机全面转型为国内垃圾焚烧领军企业。与此同时,光大国际宣布以3.85亿元的价格出售旗下福州青州大桥80%权益,以专注于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业务。
再联想到近来北京、合肥、武汉、成都等多个城市纷纷上马或者拟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在盛运股份大手笔并购以及光大国际抛弃如此稳健优质现金流背后,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的诱惑力到底有多大,如何在民众的反对和堆积如山的垃圾围城困境中找到平衡点?赛迪顾问梳理国内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的发展历史,预测未来趋势,以分析行业如火如荼的背后实质和潜在产业投资价值。
一、行业发展历史:在垃圾围城和民众争议中试探发展
(一)第一阶段:城镇化加速,垃圾围城催生焚烧项目
1988年,深圳市市政环卫综合处理厂从日本三菱重工引进采用德国马丁技术的焚烧设备,日处理能力为150吨垃圾焚烧项目正式投产,开启了国内采用焚烧技术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并利用余热发电的先河。进入20世纪90年代末期,随着国内城镇化进程提速,大量垃圾在城市边缘露天摆放随意填埋,对民众生活环境造成恶劣影响,迫切要求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在这一背景下,1996年,深圳市市政环卫综合处理厂垃圾焚烧项目建成了二期工程。随后,在1998 年,杭州锦江集团通过借助浙江大学的异重循环床技术在杭州建成了余杭垃圾发电厂。
(二)第二阶段:盈利模式清晰,市场化推动一轮热潮
2002年,《关于实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促进垃圾处理产业化的通知》等政策发布,要求已建有垃圾处理设施的城市开征垃圾处理费;2004年《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正式施行,生活垃圾由于初期投资较大,BOT、BOO成为垃圾焚烧项目可选模式;2006年《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明确0.25元/度的上网电价补贴,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提供了收入保障。日益严重的垃圾围城和商业模式的逐渐成熟,催生了一轮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投资热潮。2005和2006年达到高潮,全国每年投产13座焚烧厂,截至2006年,全国共有垃圾焚烧发电厂约50座,焚烧能力达近4万吨/日,占无害化处理能力约15%。
(三)第三阶段:一波三折,在维权运动中摸索前行
由于部分项目运行不达标、排污严重,民众也逐渐意识到了垃圾焚烧发电二次污染的严重性,各地纷纷出现了反建浪潮。2007年初,北京海淀区百旺新城小区居民上万业主签名,反对建设六里屯垃圾焚烧厂,最终该项目不得不永久取消。2007年全国投产项目总数只有8个,速度明显放缓。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4万亿刺激计划推出,环保部将批复权下放,多个地区纷纷规划新的项目。受此影响,2009年全国投产20个项目,创下了历史新高。但同年,北京拟在阿苏卫地区投资8亿元兴建垃圾焚烧发电厂,随即遭到民众的反对,一石激起千层浪,广州番禺和江苏吴江等多地出现了反建浪潮。2010年上半年出现了一波关于垃圾焚烧的全民大讨论,主烧派和反烧派各执一词,僵持不下,而当年共计建成10个项目,较前一年下降一半。
(四)第四阶段:拨乱反正,踏上快速增长之路
2011年4月,国务院审批通过住建部、环保部等16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意见的通知》,通知提出在土地资源紧缺、人口密度高的城市要优先采用焚烧处理技术。垃圾焚烧作为垃圾处理的主要发展方向首次得到国家肯定,从而平息了关于垃圾焚烧处理路线的民众争议,纠正了市场的混乱局面,随后垃圾焚烧处理项目建设获得实质性发展。2011年,全国有32个垃圾焚烧项目投产。2012年3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完善垃圾焚烧发电价格政策的通知》,规定根据垃圾平均热值测算出单位发电量,再按照发电量发放电价补贴,这进一步促进了行业稳健发展,2012年,新建垃圾焚烧项目达到35个。
二、国际借鉴:发达国家生活垃圾处理路线
国际上垃圾处理方法主要有填埋、焚烧和堆肥三种方法。在发达国家,尤其是西欧和日本,焚烧已经发展成为垃圾处理的主要手段。瑞士垃圾的80%为焚烧处理,日本和丹麦垃圾的70%以上为焚烧处理。我国垃圾焚烧处理率明显低于主要发达国家。
通过分析主要发达国家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发展历史,可以得出以下几个趋势:
一是垃圾填埋比例不断下降,焚烧量呈上升趋势。如在美国,填埋处理虽是处理量最大的方法,但总体呈下降趋势,1990年到2001年,美国垃圾填埋总量从1.27亿吨降低至1.16亿吨,但同期建成400多座垃圾焚烧厂,垃圾焚烧处理比例明显上升。
二是垃圾焚烧厂呈现大型化、集中化的发展趋势。如日本1975-2006年,非连续式的小规模垃圾焚烧厂从1678座下降到674座,而同期的连续式大规模垃圾焚烧厂从286座增加到627座,焚烧处理能力持续增加。
三是垃圾分类回收体系逐渐完善,利用率逐步提高。如在德国,57%的垃圾被分类回收利用,剩余43%的垃圾被焚烧、填埋。同样在美国,城市生活垃圾的收集、回收、处理、加工及销售在是一个系统的产业,依靠成熟商业模式来运行。
三、未来展望:焚烧资源化路线明确,炉排炉占优势
(一)“十二五”规划提出优先选择焚烧等资源化处理技术
2012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二五”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全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总投资约2636亿元,是“十一五”投资规划的3倍以上,到2015年,全国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能力达到无害化处理总能力的35%以上,其中东部地区达到48%以上。垃圾发电处理规模需要从2010年底8.96万吨日上升至2015年末约30.7万吨日,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8%。“十二五”期间,预计新增垃圾焚烧处理能力21.7万吨/日,按平均投资40万元/吨日处理测算,“十二五”垃圾焚烧发电总投资规模为868亿元。这是国家首次将焚烧作为垃圾无害化处理措施之一,对其所占的比例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无疑会进一步促进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的蓬勃发展。
(二)机械炉排炉较循环流化床焚烧炉略胜一筹
生活垃圾焚烧主要有炉排炉、流化床、回转窑和热解炉四种处理技术,其中前两种是比较成熟的技术。炉排炉的优势是无需预处理、连续运行时间长、故障率低,劣势是操作复杂、占地面积大、低位热值要求高;循环流化床的优势是占地面积小,单位投资成本较低,停启容易,劣势是垃圾需预处理、燃烧过程中需掺煤、飞灰出炉量大。长久以来,两种技术相互竞争,不分上下。
但从新投产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看,炉排炉逐渐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在统计的103个垃圾焚烧项目中,使用炉排炉有60个,流化床炉有37 个。但具体到区域应用也有所区别,其中,直辖市和东部发达地区(特别是省会级和副省级大城市)垃圾焚烧厂以炉排炉为主,以引进技术和关键设备为主,中(北)部省份以流化床为主,设备以国内制造为主。
四、投资分析:新时代开启新的产业价值链
垃圾焚烧发电产业链上游包括与垃圾收运及焚烧有关的各类设备,中游是垃圾焚烧发电工程设计、工艺设计、咨询、施工建设等,下游包括焚烧项目运营及垃圾渗滤液处理、炉渣处理利用等。在政策利好的新时代背景下,垃圾焚烧产业链各环节均显现出良好的投资价值。
第一,从产业链上游看,垃圾焚烧发电上游具有投资价值的主要为核心设备,垃圾焚烧发电核心设备主要有两类:一是焚烧炉,二是烟气处理设备。其中炉排炉较流化床炉具有优势,发展前景较好,投资价值较高;烟气处理设备技术较成熟,国内企业已具有竞争优势。
第二,从产业链中游看,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设计市场主要由国内各地环境设计院瓜分,但焚烧系统等核心处理流程的工艺设计由专业公司来做,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和设备的外资企业或中外合资企业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第三,从产业链下游看,垃圾焚烧发电站运营是产业链的最高端,能够带来持续的现金流,盈利前景较好,投资价值较高。BOT模式是行业运作的主流模式,具有运营项目经验、良好的政府关系和雄厚的资本运作实力企业竞争优势较强。
主办单位:威海市再生资源协会
协办单位:威海市12343家政服务网络中心
技术支持:威海兴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12343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鲁ICP备14015262号
Copyright © 2013-2014 whrr.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