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情快报
上海期铜价格小幅下跌。主力1月合约,以47300元/吨收盘,下跌140元,跌幅为0.3%。当日15:00伦敦三月铜报价6694.25美元/吨,上海与伦敦的内外比值为7.07,高于上一交易日6.98,上海期铜跌幅小于伦敦市场。
全部合约成交609600手,持仓量增加19208手至703446 手。主力合约成交410820手,持仓量增加13138手至330648手。
上海期铝价格小幅上涨。主力1月合约,以13980元/吨收盘,上涨65元,涨幅为0.47%。当日15:00伦敦三月铝报价2035美元/吨,上海与伦敦的内外比值为6.87,高于上一交易日6.86,上海期铝涨幅大于伦敦市场。
全部合约成交126658手,持仓量增加8328手至385238 手。主力合约成交85230手,持仓量增加6324手至159246手。
上海期锌价格小幅上涨。主力1月合约,以16775元/吨收盘,上涨50元,涨幅为0.3%。当日15:00伦敦三月锌报价2305.25美元/吨,上海与伦敦的内外比值为7.28,高于上一交易日7.26,上海期锌涨幅大于伦敦市场。
全部合约成交563508手,持仓量减少10640手至320250 手。主力合约成交423844手,持仓量增加586手至174804手。
上海螺纹钢价格下跌。主力5月合约,以2542元/吨收盘,下跌35元,跌幅为1.36%。
全部合约成交6449498手,持仓量增加41898手至4042156 手。主力合约成交5634362手,持仓量增加82356手至2961516手。
【股市行情】新浪财经讯 早盘,两市双双高开,随后震荡走高,盘中再创此轮反弹新高。此后,两市维持整理态势后,尾盘再次展开上攻,继续创反弹新高。盘面走势看,指数延续近期连涨势头,在大盘股的带领下,继续向2450点发起攻击。与此同时,前期调整的题材股开始活跃。其中大数据i100指数早盘呈现震荡上行,节节走高态势。午后两市保持高位震荡,而后出现跳水,低位徘徊。大数据i100指数随之出现调整,随后很快收复失地,临近尾盘再创新高,大涨近2%,遥遥领先于其他各指数。
截止收盘,沪指报2430.03点,涨幅0.41%,成交2271亿元;深成指报8240.15点,涨幅0.18%,成交1997亿元;创业板指报1529.89点,涨幅1.1%,成交342亿元;大数据i100指报4322.1点,涨幅1.84%,成交84亿元。
二、国内焦点
金价熊途漫漫 当周再迎重磅事件考验
行情回顾
期金1412截至11月1日2:30,开盘229.10元,最高230.90元,最低227.85元,收盘于230.40元,较上一交易日结算下跌5.20元,跌幅2.21%。
信息面回顾
1、实物需求中国黄金协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黄金产量达到351.727吨,同比增长14.27%;同期黄金消费量则为754.82吨,同比下降21.42%。2014年11月30日瑞士将举行
公投,并决定瑞士央行(snb)是否需要将其黄金储备提高超过一倍,使其价值达到总储备的20%。
2、事件西班牙负责安全事务大臣称,有迹象显示恐怖组织is可能利用埃博拉攻击。
3、cftc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10月31日报告,投机者持有的黄金净多头减7245手,为净多头100739手。
4、etf11月3日黄金etf-spdrl持仓741.20吨不变,上周共减仓4.78吨。
综合分析
北美进入冬令时,金市当周再迎重磅数据和事件:欧央行利率决议、美联储官员(包括耶伦)讲话、美中期选举、非农等,关注是否会因此出现修正行情;在美指持续强势压制金价的背景下,
埃博拉等地缘因素以及瑞士公投等需求因素能否有效支撑金价值得考量;日内关注金银开盘表现、中欧美pmi、奥巴马耶伦会晤及美联储官员讲话等;
技术上看,空方占据市场主动,周线下降三角形破位,均线系统低头向下,瀑布线呈空头排列,金价上方面临众多技术性阻力,部分指标处于超卖区,短时金价或因此小幅反弹调整,当周消息
面强于技术面对金价的影响,不建议追空,日内下方支撑1150,上方阻力1185。
上海金属网shmet编辑
关注上方整数关口压力 铝价短期延续震荡格局
库存方面:lme铝库存较前期调减5900吨至4435525吨,铝合金库存较前期持稳至26800吨,lme铝注销仓单2556850吨占比57.64%;shfe上周库存合计239760吨,较上周调增1312吨,江苏地区调增较大,上海地区调减较多,广东和浙江地区库存持稳;shfe铝期货库存上周较前期调减1705吨至68391吨,上海地区库存调减较多,江苏、广东和浙江地区小幅调减。
铝市场分析:上周,美元指数大幅走强至87.00点位上方,中期强势格局继续得到验证,黄金、原油和铜价悉数回落;全球股市多数收涨,市场人气有所带动,主要因本月欧洲央行将开启abs购债计划且日本央行扩大货币政策刺激规模,这也掩盖了德国数据转差的不利影响。铝价则因库存继续调减,加上近月和现货月贴水突然转强而继续维持强势,突破周五日报中提及的2030美元/吨压力位,但是上探空间仍旧受制于消费淡季和美元走强影响。国内,资金面继续维持平稳格局,季度缴税影响较小,irs及短期银行间回购利率继续维持平稳格局,人民币比价开始走弱,周末中国制造业10月份pmi数据有所走弱但仍处于50水平上方。本周将有美国非农数据、中国非制造业pmi及汇丰pmi数据、apec峰会(主要集中于中国对东南亚基建输出带来的利好等)等,相对于铝价走势影响仍旧较大。
技术面,昨日主力1501合约单周k线图呈现企稳回升趋势线形态,但上方来自14000整数关口压力仍旧较重;趋势性指标macd指标维持多头市场指引,波动性指标kdj也显示铝价有企稳回升迹象,斐波拉契数字21和34周回调周期临近结束。
操作建议:虽处于淡季消费窗口,但内外盘库存压力仍旧较小加上外盘偏强引导,短期建议以震荡思路操作为主,中期逢高建空,控制止损。沪铝主力01月合约下方关键支撑位13850点位附近(日k线图里面20日均线附近),上方压力14060点位附近(20周均线附近)。
风险提示:关注铝价上方整数关口压力,若继续突破走强则铝价或将在短中期内延续强势格局;关注伦铝3m期电子盘上方2050美元/吨关键交投盘口的压力位压制(周k线图中的关键压力位)。
方正中期:螺纹钢或再有下探 关注防范资金异动
期货:螺纹钢1505周五震荡调整,收至2565(-25)跌0.97%,总减仓3.6万余手,成交量降低。持仓上空头部分集中增减调仓、前几名持仓集中度仍较高,多头小幅减仓,压盘资金较大。短期2600关口平台压力关键区承压调整,或再有下探走势,注意资金增减流向,防范减仓上拉洗盘。
现货:1日沙钢上调11月上旬建材30-50元吨。目前库存较低,河北限产临近,华北持稳,华东资源短缺,冬季北材南下,供需弱平衡;唐山钢坯2430(-20);铁矿石部分下调、焦炭持稳偏弱;螺纹钢20mmhrb400上海2910(0)、北京2680(0);11月apec会议期间,北京及周边省市将采取限制污染物排放或限产等措施影响产能,冬季大气污染防治督查工作结果向上反馈,短期支撑市场。
宏观及外盘因素:
官方10月pmi数据回落至五个月低点的50.8%,与预期相反,显示经济增长仍有一定下行压力,且有近半数被调查企业反映资金紧张。住建部副部长谈房地产政策:去行政化不是救市。贾康:房产税明年应进入立法程序,2017年将正式实施。周五晚道指涨1.13%,美元指数延续涨势,美原油下探震荡、伦铜承压调整,美黄金延续跌势,国内金属工业品或承压调整。
简要策略:
短期承压或有下探走势,注意资金增减流向,防范减仓上拉洗盘;波段操作上螺纹钢1505持空30%,若有效站稳2580平空试探轻仓开多,关口区承压恢复弱势留空。操作细节可咨询中期钢铁产业策略部136-7209-7663。短期操作上螺纹钢1505持空30%,若有效站稳2575平空试多,2600关口区附近承压恢复弱势留空,防范洗盘拉锯。
策略分析:目前限产因素支撑市场、期货近强远弱,受限于整体供过于求、经济偏弱及资金压力,压制价差及贴水,远月合约承压宽幅震荡格局,短期关键区洗盘震荡调整,前低或成新一波行情启动位。关注2530-2600区资金增减流向及有效突破方向,四季度或延续弱势格局,中线操作布局区来临,细节可电话咨询。我部门深入一线调研,研判期、现货中长线布局策略及实战投资方案,专注量化交易实战,策略指导交易。
提示:10月官方制造业pmi初值回落至五个月低点的50.8%,与预期相反,利空。11.3/一9:00公布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月度报告11.10/一9:30公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月度报告和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月度报告
三、有色金属
铜:
今日亚市伦铜振荡走低,截止沪市收盘,伦铜报收6694.25美元/吨,沪伦两市比值7.06,较上交易日小幅扩大。
据SMM报道称,今日上海电解铜现货报升水10元/吨至升水80元/吨,平水铜成交价格48200元/吨-48240元/吨,升水铜成交价格48220元/吨-48280元/吨。进入11月交易日后市场资金压力改善,持货商无力维持现铜高升水,近午间交投亦未现改善,中间商无操作空间,下游保持刚需,未见明显买兴,整体成交差。
今日沪铜主力合约1501震荡较夜盘小幅拉升,报收47300元/吨,较上交易日收盘跌0.3%。铜市期限结构继续呈近高远低排列,1411和1501合约价差倒挂850元/吨,较3上交易日小幅扩张,因远月合约涨幅较大。
10月中国PMI创五月新低,表明制造业总体平稳但存在一定下行压力,综合考虑目前国内外环境,未来铜市很难有所起色,但短期仍需警惕铜矿罢工所带来的提振作用,建议沪铜1501合约背靠47900元之下逢高抛空为主。
铅:
周五夜伦铅冲高回落,收报2005.25美元/吨,跌0.37%。今日亚市伦铅震荡走高,沪市收盘时报2012.5美元/吨,涨0.36%。
沪铅主力合约大幅下挫,报收13515元/吨,较上一交易日跌1.17%,持仓量14064手,成交量6918手。
11月3日现货铅市场长江1#主流成交均价报于13625元/吨,均价跌50元/吨。据SMM报道,炼厂货源整体不多,但加上仓单,现货供过于求;在美元强势攀升,大宗商品均下挫的影响下,目前下游对后期铅价走势并不看好,进而影响现货采购,成交清淡。
疲软的基本面加上宏观制造业数据不佳打压,沪铅再度回落至前期低点附近考验支撑。铅矿供应紧张的现状决定下方支撑力度将较大,持续走低的空间有限。操作上维持震荡思路,建议沪铅1501合约13450-13600区间交易,止损各60。
锌:
外盘走势:周五夜伦锌冲高回落,收报2310美元/吨,涨0.61%。今日亚市伦锌震荡走低,沪市收盘时报2305.25美元/吨,跌0.21%。
11月3日现货锌市场长江0#主流成交均价报于17500元/吨,均价涨70元/吨。据SMM报道,冶炼厂17000元/吨上方出货意愿积极;贸易商本周资金略有缓解,出货情绪回稳;月初,除个别下游按需采购,其余在现锌万七之上情绪趋谨慎,加之北方市场因APEC会议大量关停,终端需求疲软拖累市场成交,整体成交不佳。
沪锌主力合约震荡走低,报收16775元/吨,较上一交易日跌0.62%,持仓量174804手,成交量423844手。
国内宏观经济数据不佳形成压力,现货需求改善不佳,市场做多信心不足,短期有下行压力。操作上,建议沪锌1501合约16800抛空,止损16870。
黄金:
外盘走势:周五夜伦敦金大幅走低,收跌2.14%,报收1173.23美金/盎司;周五夜伦敦银震荡下挫,跌幅2.07%,报收16.161美金/盎司。今日亚洲盘伦敦金探底回升,截至沪市收盘时报1170.04美元/盎司,跌0.27%;伦敦银震荡走低,截至沪市收盘时报15.963美元/盎司,跌1.23%。
内盘走势:沪金主力合约开于229.1元/克,盘中震荡回升,报收229.9元/克,较上一交易日收盘价跌1.52%,成交量238672手,持仓量126392手。沪银主力合约开于3510元/千克,盘中震荡走低,报收3463元/千克,较上一交易日收盘价跌3.38%,成交量1936994手,持仓量420604手。
现货市场:11月3日,上海现货9999金报收229.55元/克,跌6.15元;上海现货9999银报3510-3520元/千克,跌180元/千克。
消息面:1、欧元区10月消费者物价指数初值年率增长0.4%,预期增长0.4%,前值增长0.3%。欧元区10月通货膨胀水平脱离早前触及的5年低位,但是仍然连续第13个月低于欧洲央行2%通胀目标的一半。2、9月美国消费者支出意外下跌0.2%,因收入录得今年以来最缓慢增幅,暗示临近年末经济实现持续增长面临困难。3、2014年10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8%,虽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但仍高于临界点,表明中国制造业总体上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ETF持仓方面:SPDRGoldTrust截至10月31日黄金持仓量为741.2吨,日增0吨。白银持仓量为10711.23吨,日增29.81吨。
行情研判:贵金属延续跳水。在美联储收紧货币造成的恐慌氛围当中,日本扩大购债规模,美元指数再度攀升,给贵金属再度带来打击。操作上建议沪金1412合约230抛空,止损231;沪银1412合约3470抛空,止损3490。
四、钢材市场
周一螺纹钢期货主力合约增仓下行,RB1505合约终盘报收2542元/吨,跌35元/吨,持仓量为2961516,日增仓82356。
(1)现货市场:20mmHRB400螺纹钢上海报价2940元/吨,涨30元/吨;广州报价3260元/吨,涨10元/吨;北京报价2670元/吨,跌10元/吨;福州报价3070元/吨,涨60元/吨。
(2)螺纹主要钢厂调价信息:11月1日永钢对建筑钢材产品出厂价格进行了调整,本次调整是以“10月21日永钢出台2014年10月下旬建筑钢材产品出厂价格调整”为基准,具体调整情况如下:螺纹钢价格上调50元/吨,现HRB400Ф14-25mm执行价格3080元/吨,高线价格上调30元/吨,现HPB300Ф6.5mm执行价格3140元/吨,Φ5.5-6mm高线加价150元/吨;以上调整均为含税,执行日期自2014年11月1日起。
周一RB1505合约增仓下行。虽然10月份全国钢铁行业PMI为44.4,略有回升,但仍旧处于荣枯线下方。操作上建议,2600下方维持偏空交易。
五、宏观经济
专家否认中国出现通缩:cpi房价股市都在上升通道
CPI连续3个月下跌,就是通货紧缩。
这是一条关于通缩流传最广的定义,而中国离此似乎只有一步之遥。
5月到8月,CPI同比增幅分别为2.5%、2.3%、2.3%、2.0%,虽非连续3个月下降,但整体趋势已现。
难道这就是通缩?有人认为物价负增长,才是通缩;有人认为,物价跌,资产价格没跌,也不算通缩;日本认为,CPI增速超过1.5%,才算摆脱通缩;欧洲将2.0%设置成通缩“红线”……
似乎一夜之间,中国就从“能不能慢下来”的反思,变成了“不能再慢了”的担忧。通缩,这个与日本经济相伴十多年的专有名词,开始与中国经济联系在了一起,这让已经习惯了成天嚷嚷通货膨胀的中国人一下子迷惑起来。
中国经济真的通缩了吗?为何在GDP增幅仍保持在7%以上的情况下仍有了通缩一说?
CPI“1时代”
通缩最大的证据来自CPI。有定义认为,CPI连续3个月下跌,即为通缩。中国7月、8月、9月CPI数据刚好是2.3%、2.0%、1.6%,这是通缩吗?
所谓通货紧缩(deflation),在经济学上的定义是,当市场上流通货币减少,人民的货币所得减少,购买力下降,影响物价之下跌,造成通货紧缩。
长期的货币紧缩会抑制投资与生产,导致失业率升高及经济衰退。然而,市场对于通货紧缩概念的理解,仍然存在争议。
经济学者普遍认为,当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连续3个月下跌,即表示已出现通货紧缩。简而言之,通货紧缩就是产能过剩或需求不足导致物价、工资、利率、粮食、能源等各类价格持续下跌。
中国的经济数据能否证明这一点?
9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幅度仅为1.6%,同比增速较8月回落0.4个百分点,连续第二个月回落,创下56个月以来的新低。中国CPI同比增幅在9月进入“1区间”,5月到8月CPI同比增幅分别为2.5%、2.3%、2.3%、2.0%,整体呈下降趋势。
从各省(区、市)公布的数据来看,9月全国共有25个省(区、市)的CPI同比增速低于8月,多地数据创出近年来的新低。20个省(区、市)的CPI同比增速连续2个月放缓;15个省(区、市)的CPI同比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6%。其中,北京市9月CPI同比增速仅为1.1%,是2010年4月以来54个月最低水平。在31个省(区、市)中,青海9月CPI同比增速最高,为3.6%;天津和黑龙江最低,仅为1.0%。
从数据来看,并不乐观。于是,市场上关于中国经济可能陷入通货紧缩的各种观点、言论开始不断地沸腾。那么,现在可以说中国经济出现通货紧缩了吗?或者说,中国经济已经有了通货紧缩的苗头?
其实,在CPI同比增速出现连续两个月下滑的同时,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这一数据同样引人瞩目,且更令人忧虑。9月PPI同比下降1.3%,这也是该数据连续第31个月出现同比下滑。因此,市场分析人士纷纷预警,尽管现在谈通货紧缩为时尚早,但应警惕这一压力从生产领域扩散至消费领域。
但这就是通缩?不一定。从消费方面的数据来看,似乎并不糟糕,甚至可以说还算是比较亮眼的。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1.6%,环比增长0.85%。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8915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2.0%,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1个百分点。
这样的一份数据表明国内居民消费依旧处于显著增加的状况。尤其是,前三季度全国网上零售额18238亿元,同比增长49.9%。其中,限额以上单位网上零售额2888亿元,增长54.8%。
对此,也有质疑者,因为销售数据并未与消费数据同步上升。消费品生产商联合利华、雀巢和高露洁棕榄均报告第三季度在华销售下滑,其中联合利华在华销售额下降20%。美国中国总商会的数据显示,100家最大零售企业在截至9月的过去一年里销售仅增长0.1%,远低于去年同期10.1%的增幅。
“零售商的销售数据与消费者的消费数据出现矛盾甚至背离的情况,并不一定说明哪一方的数据出现了错误,其中统计方式的差异以及数据反映的滞后性都是导致数据不匹配的很大因素。但是,销售与消费数据的不匹配,也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未来消费出现下滑的风险正在显现或加剧。”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微博]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
通缩的定义
判读是否通缩,不仅要考虑物价,更要考虑资产价格。但目前中国房价、股价并未出现下跌
于是,一个现实的学术问题出现了:到底该如何定义通缩?
鲁政委认为,物价至少出现连续3至6个月的负增长,才能被定义为通货紧缩。
因此,他认为,目前中国的CPI依旧处于正增长的状态,只是增速有所放缓。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经济并未出现通货紧缩。
鲁政委的观点与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华民一致。而且华民还认为,不能仅从物价理解通胀,还有资产价格。
华民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国没有出现通缩。首先,中国的CPI并没有出现下降通道,只是增速出现下滑,这也只能表明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不好。其次,通货紧缩不仅是物价下跌,资产价格同样会下跌,但是中国当前的房价、股价并没有出现下跌。另外,无论是广义货币供应量,还是信贷总量,规模都相当大。”
对此,官方的解释也开始消除各方顾虑。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给出以下几个理由:一是货币流通量保持比较稳健的增长速度。二是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回落至1.6%,主要原因是翘尾因素大幅缩小,但实际从环比角度看,物价还是处在温和上涨状态。综合这些方面,“我们认为,通缩的证据不足”。
负增长才是通缩?
需要警惕的是,日本与欧洲对通缩的定义并非CPI负增长,而是设置了更高的底线:2%。否则日本CPI常年处在1.0%-1.5%正增长区间,就不能算通缩
其实,要求物价负增长才算通缩,日本也不算通缩。因为日本GPI常年基本处于1.0%-1.5%的增长区间。
日前,日本央行[微博]行长黑田东彦预计,日本的CPI年率升幅会在2014财年的下半年有所回升。日本企业界也预计,未来一年日本的CPI增幅将上升至1.5%。然而,这些数据都不足以改变日本是一个通缩经济体的事实。
对日本经济而言,只有CPI年率增幅实现2.0%且长期处于这一水平之上,才能算是摆脱了通缩。而在欧洲,欧洲央行对于通胀率的目标也是极为明确的,那就是2%。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就是盯牢2.0%通胀率这条红线。而在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双重打击之下,欧洲各国的CPI增幅长期位于2.0%之下,因此欧洲经济也被认为始终面临着陷入极大通缩的风险。9月,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放话,欧洲央行将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直至通胀率升至2.0%的水平。
然而,对于中国经济来讲,我们熟悉且习惯的是抑制通胀。多年来,中国经济的一大目标就是尽可能地控制CPI同比增速在3.0%以内,以避免物价过快地上涨。虽然,中国央行并未提出过2.0%通胀率这样一条红线,但是在CPI同比增速回落至“1区间”的情况下,有些事情应该考虑起来了,至少警惕通缩风险这根弦应该绷上了。
“我们现在都选择用消费者物价这一数据来衡量通胀或通缩,但是这并不一定是完全正确的。而工业生产价格连续31个月的负增长,对生产企业来说早就已经进入通缩状态,企业的生存愈加艰难,预示着未来中国经济陷入通缩的风险很大。”鲁政委指出。
数据一定准确?
“如果保守假定第三季度第二产业增速实际降幅只有工业增速降幅的一半,那么就意味着GDP增速被高估了0.3个百分点左右,第三季度真实GDP增速可能在7%左右。”
通缩阴影之下,中国经济大势如何?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4%。分季度看,第一、二、三季度同比增幅分别为7.4%、7.5%、7.3%。第三季度7.3%的GDP增长速度创2009年第一季度以来的新低,2009年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6%。
问题是,即使第三季度7.3%的GDP增速,也有人认为高估了。
证据来自更细的数据。首先,从投资来看,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57787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6.1%,增速比上半年回落1.2个百分点。
其次,从工业生产情况来看,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5%,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3个百分点。
另外,1至9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3652.2亿元,同比增长7.9%,增速比1至8月回落2.1个百分点。
结合上述几个主要经济指标的数据表现,不少经济学家以及市场分析人士都认为,第三季度GDP7.3%的同比增速被高估了,实际的经济状况并不如数据表现得好。
海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姜超认为,第三季度GDP增速从7.5%下降到7.3%,其中第三产业从8.2%降到7.7%,第二产业增速稳定在7.4%。而在第二产业中占比接近90%的工业增加值,三季度同比增速明显下降0.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和工业增加值二者走势出现分化。他测算,如果保守假定第三季度第二产业增速实际降幅只有工业增速降幅的一半,那么就意味着GDP增速被高估了0.3个百分点左右,第三季度真实GDP增速可能在7%左右。
瑞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同样指出,虽然第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由二季度的8.9%显著下滑至8%,同时第三产业增速也在放缓,而GDP增速仅温和回落,这种反差缺乏足够的信息来解释。
对此,鲁政委认为,惟一能解释第三季度GDP同比增幅超预期的原因在于外贸。“第三季度,可以说中国出现了创纪录的贸易顺差,因此外贸对于第三季度GDP的贡献率达到了0.8%,而上半年外贸对GDP的贡献率则为-2.9%。”
根据海关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进出口总值19.4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1.8%。其中,出口10.4万亿元,同比增长3.6%;进口9万亿元,同比下降0.1%;贸易顺差1.4万亿元,同比扩大35.3%。9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4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2%。其中,出口1.32万亿元,同比增长15.1%;进口1.12万亿元,同比增长6.9%;贸易顺差1901亿元,同比扩大1.1倍。
“然而,9月份外贸的巨额顺差并不意味着中国的出口出现了极大的好转,其中更多的可能是假借贸易的套利行为的增多。”鲁政委指出,“一方面,境内外的利差一直比较大。另一方面,境内外人民币存在汇差,套利者可以通过在岸购汇、离岸结汇的方式赚取差价。另外,过去两三个月市场对于沪港通的期待很强烈,有不少热钱流入境内。从年初至今A股上涨了24%,而23%都是在最近几个月完成的。而这些才是顺差急遽扩大的原因。”
“如果刨除外贸对GDP的贡献,即使不按照上半年-2.9%的贡献率来统计,而是以零贡献来计算的话,第三季度GDP的同比增幅应该是6.5%。”鲁政委表示,“未来经济进一步下滑的可能性很大。”华民同样认为,第四季度GDP同比增速有可能继续下跌,到2015年GDP增幅可能低于7.0%,而到2016年甚至可能低于6.0%的水平。
消费前景
中国的消费很大一部分是政府消费,而普通居民的消费并不是特别强劲。因此中央一旦坚决反腐,就能体现在CPI上,真正有待提高的是居民消费
问题是,多低才不通缩?
实际上,国际各大金融机构几乎是集团下调对中国今明两年GDP增长的预期,而且从今年年初以来,基本都维持了下调的基调,几乎没有出现上调预期的状况。
10月29日,世界银行发布《中国经济简报》将2014年的GDP增长预测下调至7.4%,并预计2015-2016年的GDP平均增速将下降,其中,2016年将降至7.1%。
世界银行认为,中国可以承受将2015年GDP增长目标下调至7%,同时仍能保持就业市场的稳健。这也就是说,中国GDP增速在7.0%时,经济仍然不会通缩。
与此同时,世界银行也呼吁中国政府停止设定刚性的增长目标。世界银行资深经济学家Karlis Smits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们的政策建议是,注意力应该放在改革而非实现具体增长目标上。“主要的担忧在于,就像2014年目标那样,政策关注点如果是实现强劲的增长目标,就会要求宏观经济政策仍以支持内需为主,而非改革。”
很多经济学家以及市场分析人士都愿意把这一两年中国经济增速的下滑归结于“中国经济转型的阵痛”,然而GDP增速下滑的趋势一开始,随之而产生的各种问题往往会超出此前的预期。在GDP增速仅下滑至7.4%或7.3%时,通缩的风险已经开始显现。
在中国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以消费逐渐取代出口和投资来主要拉动经济增长”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的转型。然而,消费真能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吗?尤其是在当前以及未来通缩风险的笼罩下,居民消费增长的可持续性又有多少?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消费、投资、外贸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48.5%、41.3%和10.2%,趋势上,投资贡献率显著下降、外贸贡献率由负转正,消费对GDP贡献率略有下降。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最终消费对GDP增长贡献率为54.4%,拉动GDP增长4个百分点。相比之下,整个三季度的消费贡献率略有下降。
“中国的消费很大一部分是政府消费,而普通居民的消费并不是特别强劲。”在华民看来,“近两个月CPI增速的持续下滑,在一定程度上与中央的反腐有关。在反腐的背景下,公款吃喝、公款旅游等开始减少,而这在相当程度上对国内的餐饮行业、白酒行业、酒店行业等都产生了很大的冲击。”
“我们的消费率确实太低了。”10月2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表示,要发挥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作用,推进消费扩大和升级,促进经济提质增效。从居民角度看,要实现消费市场扩大升级,必须让群众“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能消费”,就是要让居民“有钱花”。“敢消费”,关键在于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愿消费”,就是多提供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完善消费环境,不断提升消费者的消费意愿。
当天,李克强还谈起即将到来的“光棍节”,并以此强调要培育新业态、新产业、新消费热点。“过去几年,电子商务发展造就的‘光棍节’,掀起了网络购物热潮,是消费增长的一大亮点。”李克强说,“网络购物对于快递等上下游行业都有很强的带动作用。有关部门要考虑,怎么通过信息基础支撑、物流便利化等方面创造条件,推动网络购物的发展。”
华民指出:“居民增加消费的前提是企业必须获得好的发展。如果企业没有发展,甚至连生存都很难的话,企业用工就会减少,员工的收入也不会增加,又何来居民消费的增长呢。所以,让企业活起来才能刺激消费。”
澳大利亚西太平洋银行同步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10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CSI)环比下降2%,自9月份的113.2降至110.9。这导致10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仅略高于2011年9月所创纪录低点110.8,冲击3年来新低。而且,年初以来该指数累计下降了8.9%。另外,这份消费者信心调查表明未来数月将持续疲软。
投资救通缩?
最近的政策表明,投资又重新活跃起来,尤其是铁路投资重回历史高位。与过去不同的是,这一次投资重在吸引民间投资
毋庸讳言,中国面临通缩的风险正在加大,而如何避免陷入通缩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决策层需要考虑的问题。其实,CPI增速与GDP增速同时下滑,中国经济要解决的绝不仅仅只是通缩风险。
就在国家统计局公布了第三季度一系列宏观经济数据之后的第二天,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了黔江至张家界至常德、商丘至合肥至杭州、郑州至万州等3条铁路项目。以及批复新建吉林省松原民用机场、青海省果洛民用机场、内蒙古扎兰屯机场、云南省澜沧民用机场、贵州省仁怀民用机场等5家机场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根据公告的数据显示,3条铁路项目的总投资金额为1445.16亿元;5家机场的总投资额为54.9亿元。
而在此之前的一周,国家发改委刚刚批复900多亿元的三大铁路项目,核准的3条铁路新建或扩建项目中,辽宁锦州港至内蒙古白音华铁路扩能工程项目投资估算总额为256.38亿元;玉溪至磨憨铁路项目投资估算总额为445.1亿元;大理至瑞丽铁路项目总投资257.3亿元。投资估算总额为958.78亿元。前后两周新批复项目投资总额接近2500亿元。
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铁路建设的部署要求,2014年全国铁路建设有三大目标,即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8000亿元、新线投产7000公里、新开工项目64项。业内人士表示,照此推算,除今年1-8月已完成3132.9亿元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外,今年最后4个月预计将完成近5000亿元铁路固定资产投资。
似乎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加剧的时刻,投资又再度担当起了大任。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在外围环境并不好的情况下,出口很难有所改善,能不拖累GDP已经是不错;而消费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能够出现显著增长。因此,投资就是惟一政府能够积极调动的力量。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指出,“国家发改委批复近2500亿元的项目并非突击立项,这是先期规划好的基建项目,连续批复基建项目更多体现在稳定市场信心的作用上。”
不过,鲁政委坦言:“今年从4月份开始,国家就陆续批复了大量的基建投资项目,但是固定投资并没有出现增长。从分类数据来看,各省市目前基本只有保障房项目的投资在增长,因为那是硬指标,交通等方面的基础设施投资是下滑的。不是投资项目批了就能投资的,现在大家是光有项目没有钱,完全搞不起来。”
新一轮的基础建设投资的重点是吸引民营资本。8月以来的3个月内,全国有11个省市已经推出超过3万亿元的投资项目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在稳增长的压力下,地方政府将扩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希望寄托在社会资本上。10月22日,四川省推出第二批220个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的重大项目,估算总投资6765亿元。8月初,四川曾推出了首批116个鼓励社会资本投资的重大示范项目,总投资2246亿元。两个多月来,四川省就推出了逾9000亿元的项目。近日,河北推出首批鼓励民间投资的38个项目,总投资2106.1亿元;吉林省首批推出36个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的示范项目,投资总规模达1022亿元;西安市首批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项目41项,总投资达533亿元。
对此,鲁政委指出:“引进社会资本来参与基础建设固然能够解决资金缺乏的难题,但是必须要尽快明确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规则,不然社会资本不敢也不愿与政府合作。”
与此同时,市场也开始纷纷预计,第四季度,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尤其是定向宽松政策将是稳增长的主要手段。不少机构预测,政府仍有放宽货币政策应对经济放缓问题的可能,包括降低银行间市场利率、给市场注入更多流动性。
不过,华民认为,现在政府最应该做的事情是紧缩财政,对企业进行减税、补贴等扶持,尤其要减少对基础设施项目的信贷融资。“现在银行都把资金借贷给政府支持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现金流都被这些项目给用掉了,结果企业却周转不到资金。而且银行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搞得越多,资金利率就越高,企业日子就越难过。现在政府做的事情就是把活钱全部变成了死钱,资金全部被框死在基建领域。我们的政府投资和企业投资应该换位了,让企业活起来带动产业发展才是现在迫切需要做的事。”
的确,当企业能够很好地生存、发展、壮大,政府才有更多的财政收入来做好民生保障,居民的收入也才能不断地增加,这自然也就打通了居民“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的通道。
六、全球观察
欧元区增长让人看不懂 且听德拉吉如何说
未来一周,欧美的数据将会揭示,欧元区的经济是如何之糟,而美国的增长又是多么地具有可持续性。
欧洲方面将有欧洲央行[微博]利率决议以及一系列新的经济预测出炉,美国则将公布举足轻重的月度就业报告。
10月的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也将说明,企业是如何看待欧美形势发展的。中国的PMI数据已经公布且逊于预期。
在许多人看来,周四欧洲央行的会议将是主要的财经事件--尽管实际上这次会议不会有行动出台,也构不成什么悬念。
欧洲央行会上不大可能调整利率,和往常一样,外界将把注意力放在随后的记者会上,分辨央行总裁德拉吉发言的细微差别。就欧洲央行而言,有价值的消息来自其决策的过程而非最终的结果。
本周的通胀数据让欧洲央行暂时脱离困境,不必立即出台进一步行动以抗击通缩威胁。
欧元区10月通胀率升至0.4%,虽然升幅小得令人担心,但毕竟要好于前一个月了。
央行的决策者们也并不急于做出新举动,因为目前他们还未看到其定向贷款以及购买资产支持证券(ABS)政策的效果如何。
金融市场中许多人希望欧洲央行采取全面的量化宽松计划,就像美国联办储备理事会(美联储)刚刚结束的计划那样去购买资产。但正如央行管理委员会委员诺沃特尼所说的,这不大可能。
“我认为,我们不应该让市场所左右,在每次会议上都制定出一个新计划。”
央行还会希望从美联储结束量化宽松计划的举动及其较为强硬的措辞基调中获得一些支持。自美联储周三会议以来,欧元兑美元已经跌逾1.5%,自5月以来跌幅超过10%。
欧元疲软不仅会提振欧元区出口,还会产生输入性通胀,两者都是欧洲央行希望看到的结果。
但投资者希望在周四会议上看到的细微差别在于,是否有迈向全面量化宽松的动能,以及如何克服德国反对立场。
欧洲央行长期以来一直通过多种方式向欧元区经济注入资金,但经济动能的增长却显得扑朔迷离。
PMI数据料凸显这种状况。欧元区制造业目前的状况只是略好于停滞水平,数据一直非常低迷。
“10月.。.企业和消费者调查表明,欧元区经济在第三季已全面停滞后,第四季开局疲弱,”CapitalEconomics在一份报告中指出。
在一周中段,欧盟执委会将公布最新经济预估,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也将发布对20国集团(G20)经济成长预估。
**英国央行料维持利率不变**
此外,英国央行周四料也将维持利率在纪录低点不变。过去两周,已有三位高级官员表示坚决反对加息。
在几周前,有为数不少的经济分析师预计英国央行11月将加息。路透调查显示,如今分析师一致预期本月政策会议将维持利率不变。
其中部分原因在于,虽然英国经济复苏比其他国家强劲,但仍处在初步阶段,若其主要贸易伙伴经济下滑,英国的复苏势头也恐难以持续。
美国是英国的主要伙伴国之一,不过其经济表现相对强劲。
据路透调查,美国10月非农就业岗位料增加23.3万个。
如果这一预估在周五得到确认,将证实美联储的看法,即就业市场继续向全面良性的方向发展。
美当局调查渣打 疑其迪拜业务违反制裁法规
知情消息人士透露,美国当局正在调查渣打银行[微博]是否违反美国的制裁规定,为在迪拜的伊朗控制实体提供银行服务。
消息人士称,这次针对渣打展开调查,部分是因为在对巴黎银行进行调查时发现了一些证据。巴黎银行今年夏季已承认对其违反制裁规定的指控,并同意支付89亿美元罚金。
一位消息人士称,调查巴黎银行案件期间,美国联邦和州调查员得到证据,证明巴黎银行与迪拜注册的一家公司有业务往来,而这家公司是一个伊朗实体的幌子。据这位消息人士,调查人员还发现该公司使用一个在渣打银行开立的账户。
这一账户也属于美国禁止与伊朗交易的制裁规定范围内,因账户中的活动涉及美元交易。
这位消息人士不愿透露身份,因为调查正在进行,最终结果还不得而知。
参与调查的曼哈顿地区检察官和美国司法部发言人拒绝置评,纽约州金融局也拒绝置评。渣打发言人也拒绝就此事发表言论。
纽约时报上周三报导,检控方正在就渣打可能违反制裁规定展开新的调查,但调查重点未透露。
消息人士称,调查巴黎银行发现的渣打银行账户说明,可能还存在其它违反制裁规定的行为,当局正在调查其他有问题的迪拜中小企业账户,这些企业可能受伊朗控制。
其中一位消息人士称,调查还在“积极进行当中”,还没到讨论解决方案那一步。
还不清楚当局可能采取什么行动,不过消息人士称,原本截止到12月的延迟起诉协议估计还要延长,渣打可能还要面临更多的罚款。
一位消息人士指出,检控方还可以选择撤回延迟起诉协议,协商渣打认罪问题。